一、背景 |
|
1. |
台灣牙周病之罹患率 |
|
|
國民健康局在2007-2008做了台灣之18歲以上成人牙周病調查。所用之工具為問卷調查與WHO之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(CPI 社區牙周指數)。全國分北、中、南、東、外島六區,分別取樣於基隆市、台北縣、彰化縣、台南縣、台東縣與馬祖之「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」,共計檢查4,061名。發現99.2%的成人有不等程度之牙周病。其中有囊袋者隨年齡而增加,在18-24歲年齡層已有22%,35-44歲年齡層達53%,65-74歲年齡層增至73%;整體平均54%有囊袋。2008年18歲以上人口為1,800萬,即976萬成人有牙周囊袋(needs)。 |
|
2. |
民眾之認知與潔牙習慣 |
|
|
同一調查發縣83.8%之民眾聽過「牙周病」,只有28.7%認為自己有牙周病。有每天刷牙者高達99.3%,有用過牙線(含牙線棒)者為62.5% ,但主要為牙線者僅10.5%。推估有每天使用雙手操作牙線者不到10%,牙周病之初級預防明顯不足。 |
|
3. |
台灣之健保 |
|
|
2008年年台灣健保資料顯示,只有5,136人接受過全口根面整平,即便把局部根面整平也納入,也只有175,402人 (demands),占needs之1.7%。
自2010年開始,健保一年加撥四億台幣,加上牙科之其它配合款,總金額約五億,開辦“牙周病統合治療”,以提昇牙醫師之治療意願。它大幅提高牙周病基本治療之支付至10,000點,預計每年完成五萬病例,離需要(needs)甚遠。 |
|
4. |
隨著台灣人口之老化,牙周治療之needs快速增加,供給面卻不見增加,問題更會複雜。由上可知,光靠治療層面不足以解決台灣的牙周問題,尚須從預防層面著手。幾乎全民都需口腔衛生教育,牙線與刷牙之衛教之needs如此龐大,目前看不到有足夠之資源可勝任。因此牙周病之防治,已升高至公共衛生之層級,如沒有有效且整體之措施,牙周病對國人一定是大災難。但目前我們看不到相關單位或團體對此危機有可行之長期規畫。 |
二、目的 |
 |
本會為國內最大且最有具代表性之牙醫團體,因此我們藉此研討會來凝聚共識,並敦促政府及早規劃與落實。 |
三、與會專家學者代表 |